半岛【四川资本市场调研行②】环保企业出川!中建环能垂范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9月19日,落地成都市武侯区,四川新闻网“四川资本市场调研行”专题报道组一行,探访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环能)。
然而,时光荏苒,变化无常,市场就是战场,环保企业“出川”之路可谓喜忧参半……今次采访发现,中建环能之变化,或为此提供了一个范式。
讲到当下,中建环能财务总监兼副总裁可谓信手拈来。“2022年度中建环能的营业收入中环保行业占到70%多,离心机及工业过程行业占到20%多。”说到增长点,滔滔不绝,言辞间满是“西北”、“华北”、“山东”……“在华北,去年的增长主要是农村污水处理业务,涉及雄安新区的几个项目。”“在山东,建成的BOT项目是高盐废水处理项目,投产后将资源回收用作工业用盐。对此,我们叫资源化利用零排放,该项目运行有大半年了,效果很好。”
他还透露到,“以前公司主打磁分离产品,现在,我们的产品基于混凝分离、过滤分离、生化处理、水力流体、热交换等技术平台,逐步拓展形成了以磁分离、磁沉淀、孔板格栅、磁生化、污泥干化等为主的产品线及创新产品,应用场景拓展至污泥减量化、城市雨水截流调蓄和在线处理、村镇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提质增效等多个细分领域。”
应接不暇之余,记者就“技术平台—产品线—产品”发问,发现中建环能对项目创新能力和产品更新迭代之特别。
除开研发费用投入的持续,增至去年超过5,000万元,如是说:“产品来自于市场的需求,而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客户也许会催生不同的产品需求,中建环能从技术底层逻辑出发构建起通用技术平台,进而搭建起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线,而针对不同的客户使用需求又在产品线中设计出不同的型号产品,这就是‘技术平台—产品线—产品’。可以形象地理解为,采用通用模块的乐高积木开发出不同的玩具系列,而这个系列中又有不同的玩具产品。”
顶着耀眼的“光环”,完美出川。简单地看,可谓“跳”。第一跳点,落在包括环能在内的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起成为中建集团旗下的环保上市平台;第二跳点,就是成为先进技术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环保企业,或者说像我们中建环能这一类的环保企业,在新时代必须就两点做好调整,一是双碳;一是效率。我们认为,整个行业面临重构或者洗牌。”为了适应和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把握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换代升级、降本增效和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历史机遇期,“中建环能是以环境装备技术为核心的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绿色工业过程解决方案和环境运营服务,为客户提供感动人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建环能实现营业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5.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23.66万元,同比增长3.03%。“从2019年上市以来,企业经营保持稳定,每年都实现增长。”补充说半岛,“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3.23亿元,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29.30%。”
“从四川出发,中建环能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一直是出川不离川的。我们是成都市武侯区的纳税大户,每年都要上台受表彰的。”
“2022年,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7%。其中,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势迅猛,产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3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0.7个百分点。”表示,“在ESG的指引下,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方面具有多年的积累与沉淀,逐步探索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项目运营等方面入手,更多地融入节能降碳和智慧运营理念,逐步构建以污泥干化设备为代表的节能降耗、效率更高的产品族群,提高公司产品品质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推进全产业链的工业节能和能效水平提升。”
从三个方面给予阐述,“依托中建品牌,无论在融资,还是在开拓市场方面都更有优势;在科技奖项、股权激励等方面有举措,吸引和留住人才;除了直接的支持外,在业务方面也存在协同效果。”
写在“整个行业面临重构或者洗牌”之时。百年老店的思维正在迭代,环能科技到中建环能的转变,是企业谋求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半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半岛、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139888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