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博世科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1、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概况公司以提升环境绩效和解决环境问题为导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领域全方位的环境综合治理整体解决方案,从事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以工业环境治理及清洁化生产、市政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土壤修复、固(危)废处置、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智慧环卫等为主的环境综合治理业务;以多领域环保装备研发、制造、销售为主的设备制造、销售业务;以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环卫一体化、油泥及污染土壤处置终端运营等为主的运营业务;以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咨询、检验检测、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为主的环境综合咨询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咨询、设计、环评、检测、研究开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投资运营等环保全产业链。
2、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1)水环境治理技术在工业治污领域,响应国家“碳中和、碳减排”政策战略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规划,在制浆造纸、垃圾渗滤液、尾水治理等领域,整合公司核心UMAR/UCAR厌氧、UBEF滤池、UHOFe芬顿、E-MOC电催化氧化、组合过滤等技术,提供满足双碳控制需求的节水减排技术。在造纸、化工制药、石油化工领域,正在加紧研发基于电催化、电芬顿原理的难降解高浓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面对循环水使用过程中,水硬度指标累积问题,基于解决厌氧颗粒污泥钙化成果,开发高效除硬脱钙技术。其中相关电催化技术已经完成中试,进入项目推广阶段;电芬顿技术和循环水高效化学流化床除硬技术,目前正在开展相关技术应用中试,预计2023年下半年完成技术中试应用试验。
(2)清洁化纸浆漂白关键设备与技术——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相关化工技术公司经过十余年技术积累,自主研发的“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大幅降低投资成本,实现我国该类产品海外输出零突破,有效降低了纸浆漂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了造纸行业的清洁生产;公司还配套开发了双电解法二氧化氯制备技术,以及清洁高效的氯酸钠、烧碱、双氧水、氯酸钾、高氯酸钾、耗氯产品(三氯异氰尿酸、聚合氯化铝、漂粉精、ADC发泡剂等)等化学品生产技术,为造纸及相关化工行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土壤环境修复围绕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目标,解决现有热解装备热效率低、处理量小、回收油重质化高、产气率低的技术瓶颈,探索“碳减量、碳减排、碳回收”技术路线,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首套4万吨/年间接回转窑热脱附系统设备开发,完成设备安装,单机调试、联动调试和72h生产试运行,结合热解气冷凝净化回收油/气工艺,充分优化设备热效率及油泥处理量。目前该设备已正式投入运行,处理后固体含油率≤1%。
针对化工、矿山采选冶等场地污染土壤,公司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锑矿区锑砷污染源阻断及生态治理技术”,持续开展土壤增效生物淋洗、淋洗剂回收、废液净化等技术、装备工艺研究。开发的绿色高效生物淋洗剂,重金属污染土壤一级淋洗效率可达90%以上;通过研发的固-液-固转化工艺,可从淋洗废液中回收50%以上生物淋洗剂,在保障淋洗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药剂用量及技术成本,最大程度维持土壤微生物代谢及有机、无机碳库,保障土壤碳汇能力;废液净化后满足城镇污水排放一级B标准,最终实现污染土方量、污染物及污染排放的减量化。
公司在矿山、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领域,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典型有色金属选冶渣场影响区污染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开发了重金属污染原位阻断+原位净化技术、多层覆盖强还原微生物矿化技术并开展产业化应用示范。同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基于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生物经济发展等国家需求,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阳离子态重金属活性钝化新型功能材料”,利用农业固废完成开发微生物土壤增质提效材料,满足《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NY/T798-2015)技术指标,同步改良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土壤营养,增强作物抗病抗逆性,促进水稻、蔬菜、果树等高产优质,目前在广西南宁、崇左、百色、贵港等地完成示范推广应用。
(4)固危废处置报告期内,针对铝电解大修渣综合利用方面,通过开展铝电解大修渣处理主要元素的快速高效检测技术、复杂氰化物的破氰技术、复杂氟化物的脱除与氟资源回收技术、高盐废水蒸发结晶及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铝电解大修渣废阴极炭块湿法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等研究,解决铝电解大修渣在高盐高碱条件下复杂氰化物的无氯低盐高效去除解毒、复杂氟化物转化、脱除和回收等技术难题,实现铝电解大修渣的高效连续逆流浸取、毒性解除与无害化渣的长效稳定化。目前已完成大修渣的资源化利用小试、中试实验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成功开发出大修渣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套技术。同时,公司也在铝电解产业的炭渣、炭泥、含氟废水处理等领域开展技术优化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推广工作。
为促进新能源材料、汽车工业绿色闭环发展,探索废旧锂电池的全量化资源化综合利用新路线,针对废旧锂电池及电池厂废料提取镍钴锰锂有价元素回收率低、镍钴锰锂复杂溶液体系的除杂净化不彻底、沉锂回收率低以及三废全量化资源化路径不畅等技术难题,公司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广西环保技术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发挥在工业废水和固危废治理技术及装备研发的领先优势,开发了“低温还原-梯度酸浸两步法资源化回收技术”体系,历经小试、中试试验验证,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旧锂电池湿法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核心技术体系。该核心技术体系和装备已打通“废电池回收-锂及其他高价金属再生-产品作为电池原料制造”高价金属产业链循环闭环,可实现对废旧三元锂电池的镍、钴、锰、锂绿色高效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深度提锂回收,既能大幅度提升废旧锂电池有价金属的回收率和产品纯度,也能实现废水深度处理近零排放,对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清洁生产、自动化控制、废水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完成小试、高价金属回收提纯的中试试验研究,废渣资源化正在进行试验研究,回收利用技术正在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
(5)民用及工业消毒技术、消毒设备报告期内,公司在二氧化氯消毒产品、设备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公司开发通用复合季铵盐消毒剂系列产品、低温消毒剂系列产品,对主要系列二氧化氯缓释消毒产品更新换代,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气净化效果检验装置。在果蔬保鲜防腐领域,公司研制系列二氧化氯缓释抗菌保鲜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已经完成产品小试、中试并取得良好效果,显著降低高价值鲜果从采后到上架全过程的霉变率和腐烂率,在现有冷藏基础上提升了果品的保质期和货架期。消毒设备方面,公司完成单套产能10-30kg级大型号次氯酸钠发生器装备系统开发,并成功应用到大型供水消毒项目。截至目前,相关核心新技术产品已在水体消毒、空气净化、果蔬保鲜等领域实现推广,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6)智慧环卫领域报告期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网站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3年第9号)》,公司获得了专用车生产资质。本次获准专用车生产资质,标志着公司已具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专项作业车辆的能力和资格,有利于推动环保装备研发成果转化及智慧环卫领域业务市场的开拓。公司围绕环卫装备新能源化、智能化和小型化的发展方向,在新开发的产品上逐步应用新能源车辆的三电系统匹配、能量管理与协同控制技术、专用装置的设计仿真分析等核心技术。在环卫装备智能化应用方面,公司以自主研发的小型环卫装备为基础,进行底盘的线控化设计和远程控制策略的研究,为封闭场景下的5G远程驾驶清扫保洁示范运营打好基础。本报告期内,公司已对3款车辆产品进行了第三方检测并申报公告,同时多款新能源环卫车辆、小型化环卫装备进入试制或试验阶段。
(7)环境综合咨询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环保项目咨询、环评、检测、设计全过程一站式综合咨询服务,目前已为中国铝业(601600)、中国石化、玖龙纸业、理文纸业、太阳纸业(002078)等多家大中型石化及造纸企业提供了相应的咨询服务,同时为地方政府及工业园区提供整体环境咨询服务,拥有丰富的咨询经验和数千例成功案例,现已成为国内环保领域资质最齐全、综合咨询服务能力最强的行业企业之一。
公司环评、环境咨询服务覆盖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工程咨询、水务咨询、环保管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环境应急预案、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环保管家研究、农村生活污水规划编制及运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效果评估及环境监理、矿山全过程咨询、农用地安全利用及三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前期咨询及后期运维服务。公司设有第三方检测平台公司,拥有CNAS、CMA、CATL等多重资质,可为社会各界提供环境监测、食品农产品检测、环保产品在线监测运维服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各类综合技术服务。
3、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812.80万元,同比下降19.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358.45万元,同比增加8,798.37万元;经营性净现金流23,374.85万元,同比增长88.06%,公司经营基本面较去年同期相比整体向好发展。
报告期内,受市场预期减弱、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对工程项目提高遴选标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工程板块业务体量减少,综合导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有所下降,但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转好主要得益于:(1)公司坚持优化业务结构,严选严控市政工程类业务,大力发展工业板块业务,不断提升设备销售收入占比,推动已完工工程项目审计结算工作;(2)公司工业类订单获取量保持稳定增长,体量和质量显著提升;(3)公司进一步推动降本增效工作,加强预算管理,报告期内的期间费用得到有效管控,确保现金流保持稳健状态;(4)公司对部分效益不及预期的项目通过转让项目公司股权、出售项目资产、与政府协商回购等方式进行处置或退出,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2023年5月,公司完成了控制权变更,宁国国控成为公司的新任控股股东,宁国市国资委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基于对公司价值的认同及发展前景的看好,各方以上市公司为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国资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在技术、业务、资金、资源等方面的强强联合。公司将充分抓住此次机遇,凭借国资股东资源优势及资金优势,进一步推动业务转型和产业优化,重点聚焦工业领域高质量订单,在巩固传统领域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动力电池回收、新能源环卫车辆等业务细分领域,重点布局长三角区域市场,构建低碳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环保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链建设,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推进降本增效和深化改革,加强资产盘活力度,推动老旧项目结算及回款工作,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助力公司稳健发展。
(一)重点聚焦工业领域高质量订单、海外市场拓展势头强劲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工业板块业务,进一步优化主营业务结构。工业板块作为公司最核心的主营业务,以销售设备、提供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模式,服务领域覆盖造纸、食品、制药、半导体、化工、纺织等行业。上半年度,公司依托自身在废水资源化利用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二氧化氯制备体系核心技术等工业治污领域领先优势,加大国内外工业环境治理及纸浆清洁漂白市场的开拓力度,相继签订“二氧化氯装备供货及配套技术服务项目”“烧碱装备供货及配套技术服务合同”“废水处理装备供货及配套技术服务合同”等多个亿元以上单体订单、数十个超三千万元的单体订单,上半年度取得工业类设备供货订单14.41亿元,同比增长66.78%,其中新增海外订单11.74亿元,同比增长524.47%,海外市场的拓展保持强劲势头。
截至目前,公司在手工业类设备供货订单约25.59亿元人民币(含已中标),其中海外订单18.05亿元,该类订单主要客户为国内外造纸龙头企业。在工业水处理及纸浆漂泊清洁化生产领域,公司基本实现东南亚业务全覆盖并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重点布局北美和南美市场,在俄罗斯、土耳其等市场的布局也相继取得成效,海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工业环境治理主业,持续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形成工业废水处理、大型二氧化氯制备及其他化学品生产、工业近零排放的产业集群,夯实国内工业治污行业领先地位,扩大海外工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工业板块的业务体量和在公司业务收入的占比。
(二)保持传统领域业务核心竞争优势,蓄力拓展细分领域面对外部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行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原则,凭借自主核心技术优势,市场拓展稳中求进,确保传统领域业务板块的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新增销售合同20.63亿元,其中工业类设备供货合同金额14.41亿元,占比69.84%;市政环境治理合同金额2.44亿元,占比11.83%;运营类合同金额2.67亿元,占比12.92%;咨询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类合同金额0.94亿元,占比4.58%。总体来说,目前公司以回款快、周期短、现金流稳定的项目为支撑,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总体质量显著提升,工程板块新增订单占比从25%下降到11%,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不仅实现了规模上的高质量增长,也为后续营收转化和项目回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上半年度,公司及子公司共参与约133个项目投标,中标项目约80个,中标率接近60.15%,充分体现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环保装备制造、绿色低碳发展、新能源循环经济等产业发展,公司紧跟“双碳”目标下的政策导向,积极开展在绿色装备制造、新能源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的业务布局,为公司挖掘新的盈利增长点。公司在环保装备制造、新能源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领域具备一定的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体系及装备,并构建了以王双飞院士作为技术带头人,围绕环保产业发展“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超过千名技术人员的科研平台,可为各业务板块的发展持续赋能。同时,宁国国控在取得公司实际控制权后,将充分发挥其国企优势支持上市公司在安徽省宁国市开展动力电池回收、新能源环卫车辆、光伏新能源等新业务板块,推动公司在环保细分领域的产业布局,尽快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计划拟在安徽省宁国市投资建设“绿色环保及环卫装备生产线万吨/年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本次对外投资计划是公司在绿色装备制造及新能源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领域的重要布局,若后期能顺利开展并实施,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环保业务细分领域,深化产业布局,提升公司在环保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与成都希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依托成都希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产业投资领域以及公司在技术研发领域的优势,双方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在节能减排、智慧环保,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领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促进双方共同在国内外市场进行创新发展与拓展,实现双方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和市场渠道的相互赋能,携手合作,实现共赢。本协议的签署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公司各业务领域在优质地区的业务开展,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
(三)全面推进项目结算和回款,加强资产盘活力度公司持续加强老旧项目回款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老旧项目回款工作专班职能,出台回款激励措施,将老旧项目回款纳入经营单位考核指标。随着订单结构和质量的双重优化,工业项目设备到货款与工程项目进度款回款效率有所提升,水务运营类PPP项目逐步进入商运阶段,公司实现了较为稳定的运营收益。针对账龄长、数额大、回款难度高的项目,公司通过主动策划并积极沟通业主以优质项目或资产置换回款、建立催收发函的法律诉讼机制、将回款与各高管和各事业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针对不同账龄的应收款项匹配了不同激励政策等措施,多举措全面推进回款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工程项目结算审定工作,上半年完成11个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完成送审项目15个,累计送审项目310个,送审完成率78%。后续公司将争取在老旧项目的收尾结算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在手订单结构及新签订单质量,在手和新签订单主要以EP、EPC及专业技术服务订单为主,且大多为工业水处理、市政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水务运营等支付能力强、周期短、现金回流有保障的民生属性较强的项目。其次,积极调整主营业务收入结构,转变项目实施模式,进一步降低工程收入占比,提升设备销售收入及运营收入占比。第三,继续对在手PPP项目和特许经营类项目进行梳理和优化,进一步提升公司PPP业务整体质量,逐步退出一些边际不清,或因政府方原因长期无法实施或长期无法进入运营的项目,进一步优化公司业务和负债结构,减轻资金压力。
今年上半年,公司加大对重难点项目的攻坚力度。鉴于“宁明至凭祥饮水工程PPP项目”自竣工以来一直未能投入运营,为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升经营效益,经协商一致,公司与宁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订了《解除协议书》,同意终止本项目的合作,拟由政府指定的相关方接收项目全部资产,并将有措施、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该项目回款工作。截至目前,公司采取股权转让、资产移交或转变实施模式等方式,已对9个PPP和特许经营类项目实施退出,加快盘活公司资产,持续优化公司资产结构。目前为止,公司正式进入商业运营的特许经营类项目25个;进入试运营阶段的特许经营类项目6个;固废(环卫一体化)运营项目17个,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运营收入33,961.99万元,同比增长7.91%。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工作,提升项目盈利能力,为后续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奠定基础。
(四)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聚焦项目拓展和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让技术先行,切实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给业绩作“最大增量”,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持续构建先进科学、规范优质的低碳环保服务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获准专用车生产资质,标志着公司已具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专项作业车辆的能力,本项资质的获准有利于推动环保装备研发成果转化及智慧环卫领域业务市场的开拓,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智慧环卫研发团队不断攻坚克难,从无到有实现了在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新能源三电系统集成开发、线控底盘开发、自动驾驶底盘控制、CFD流固耦合及计算模态分析等方面的技术突破,用前沿技术赋能环卫行业,推动传统环卫业务向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已陆续研发了数十款产品,涵盖不同吨位的道路清扫、清洗、垃圾收转运及小型智能环卫装备,形成较完善的产品型谱。公司将瞄准产业需求和市场方向,继续加强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扩容关键技术储备,研以致用,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助力公司业务发展。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通过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现有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增强技术和服务的竞争力,以巩固在环保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各级重大科研项目9项,其中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2项、广西重点实验室补助项目1项、南宁市中央引导地方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湖南博世科建设的“长沙市难降解工业废水强化氧化处理技术创新中心”成功通过长沙市科学技术局的2023年长沙市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引导类)备案。上半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共计476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392项、外观设计专利19项。
(五)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组织效能得以释放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为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以控制管理成本、加强项目动态成本管控、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员、盘活在手资产等多重举措实现降本增效落地;以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适当的信息管理体系、优质的沟通渠道等方式促进公司组织效能提升。
公司重点加强标前风险管控,围绕关键经营指标强化合同评审,建立健全项目启动会程序和项目负责人机制,落地项目质量有明显提升。在费用支出方面,公司通过可控管理费用支出与销售收入或新增订单挂钩等费用预算结构化管理等手段,严格控制公司收付比,确保现金流保持稳健状态。在项目成本管控方面,公司推行全面预算机制,通过加强项目的预算管理、成本管控、采购管控及现金流审核,对项目实施开展全过程跟踪管控。上半年度,公司三大期间费用同比下降明显,其中销售费用下降约56%,管理费用下降约24%,财务费用下降约4%。公司的实际采购成本较年初计划采购成本减少约9,000万元,降本率达13%;同时,公司将80个在建项目纳入目标成本动态管理,通过实施动态管控,项目毛利较目标成本提高约2%。在确保设备性能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公司通过优化设备选型、选材,调整设备结构、改良生产工艺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
在提升管理效率方面,首先,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建设,公司根据最新法规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梳理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其次,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公司以市场、产品、价值、服务为主线,强化行业、专业、区域、客户四线联动关系,重构职能架构,对经营单元进行资源和业务整合。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公司启用I8P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对项目信息管理、合同管理、供应链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的数据整合与穿透,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公司严格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建立经营目标、重点工作分层考核体系;根据业务形态变化,持续推进人员定员、定编、定岗工作,通过撤并分支机构、推行区域合署办公等优化措施,对能力不胜任、业绩较差的员工进行排查和优化;进一步拓宽人才晋升通道,推行能上能下的经营管理层干部竞聘机制,为更多优秀人才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升平台,释放组织活力。
4、报告期内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5、报告期内的主要经营模式(1)系统集成模式(EP模式)EP是EngineeringProcurement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意即“设计-采购”,该模式的核心是系统设计和设备集成。在该种经营模式下,公司作为提供商首先进行方案拟订、系统设计、设备设计和选型,然后采购通用设备和材料,生产或定制核心设备和关键构件,外购专用硬件设备等,最后通过系统组装集成的方式组成一个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并将整套集成设备作为一个整体出售给客户方。
(2)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模式)EPC是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的英文首写字母缩写,意即“设计-采购-施工”,是指公司受客户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项目的咨询、设计、采购、施工半岛、安装、验收、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并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同时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
EPC模式是工程设计业务及设备系统集成模式的延伸,其服务范围涵盖了项目建设全过程,即从项目投资前期工作开始直至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为止,也就是所谓的“交钥匙”方式的工程总承包。
(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首写字母缩写,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4)“建设-运营-移交”模式(BOT模式)BOT是BuildOperationTransfer的英文首写字母缩写,意即“建设-运营-移交”,是指客户与公司签订合同,由公司承担项目的筹资、建设、运营与维护等。公司在合同期内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用,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利润,合同期满后,项目资产及相关权利移交给客户。
在上述经营模式中,EPC模式是EP模式的延伸,在后者的基础上增加土建安装过程,而BOT模式则在EPC模式的基础上再增加了对项目的投资及项目运营期的运营管理过程。
(5)委托运营(O&M模式)O&M是Operation&Maintenance的英文首写字母缩写,是指拥有水务设施所有权的政府部门通过签定委托运营合同,将设施的运营和维护工作交给公司完成;公司对设施的日常运营负责,但不承担资本性投资和风险,政府部门向公司支付服务成本和委托管理报酬。
此外,公司还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及客户需求,采用TOT(移交-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等模式承接业务。
6、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十四五”期间,我国以“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为基本思路,强调要在工业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治理、高端装备和碳中和等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继续开展各类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水、土、固、废气将延续严监管态势。伴随监管手段和机制的创新,一方面,“双碳战略”提出后,传统环保向绿色环保发展,与双碳密切相关的清洁能源、节能低碳、绿色循环等新兴领域被纳入绿色环保范畴,刺激绿色环保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大量国资、央企通过组建环保公司或参与民营环保企业混改等方式进军生态环境领域,环保行业已经进入产业集团化形态,向全国化、全产业链化的综合服务集团发展,产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
(1)水处理行业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全面部署,碧水保卫战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赢得“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重点规划的任务,被提升至历史性的战略高度。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等多项污水处理相关政策,涉及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市场化机制等多方面内容,推动我国污水处理市场不断规范化发展和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十四五”期间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城市污泥处置、再生水利用为主要增量空间,设施建设聚焦管网、处理设施、再生利用设施、污泥处置四大方向。2023年3月,财政部发布《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报告》指出,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增加20亿元,主要支持实施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中央财政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安排172亿元,推动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2023年3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纳入生态环境部农村黑臭水体国家清单名录且农村黑臭水体面积达一定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可申请纳入支持范围。本通知的发布有助于推动污水治理进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根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将废水零排放作为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路径再次被重点提及,并明确指出“实施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并在长三角地区遴选电子信息、纺织印染、化工材料等国家高新区率先示范,到2025年建成若干国家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我国废水零排放政策首先推广于现代煤化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造纸等行业,正在引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提升,工业废水零排放政策的持续落地收紧,预计零排放项目将会持续增多,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土壤修复行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相继颁布了土壤修复行业一系列管理政策和技术指导文件,主要涉及行业规范管理、资金支持和技术提升等几方面。《“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统筹谋划。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尤其聚焦于农用地土壤勘察,叠加《“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亦要求开展农业土壤污染调查及治理,预计土壤修复行业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2023年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环境基准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方案》提出主要目标为夯实环境基准工作基础,有序推进地表水、海洋、大气、土壤等领域的基准研究,力争在关键技术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形成一批技术指南、基准文件和模型计算软件等成果,初步建立国家环境基准数据库。培养若干专业科研团队,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环境基准工作的良好氛围。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促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风险管控和修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鼓励先行先试,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修复典型经验和案例。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与城乡规划、项目建设管理流程有机整合,加强绿色低碳修复实践应用,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高质量发展。
(3)固废处理处置行业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呈快速增长态势,锂电池行业也在积极扩产、快速扩张。由于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年限通常为5-6年,锂电池的回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的层面考虑,废旧锂电池回收符合国家双碳目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21年,国家工信部组织修订《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提出:“鼓励锂离子电池企业在产品前端设计增加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健全锂离子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综合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综合管理”。2022年后至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以及生态环境部加强对废弃动力电池回收方向的重视,发布了多项相关政策,包括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金属污染防控以及危废环境管理等,深入聚焦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明确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工作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减轻环境污染的良性促进作用。
“十四五”时期,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为指导和推动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在具体的目标上,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要达到60%左右,分类收运能力也要达到70万吨/日左右。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等政策法规,并制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了本行业的规范和快速发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对外公布,表明了我国固体废物行业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治理措施和力度不断加强。2023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印发《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通过国家技术中心、6个区域技术中心和20个区域处置中心建设,提升危险废物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利用处置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管理决策技术支撑能力,为全国危险废物特别是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提供托底保障与引领示范。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全面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固废产业链各领域市场空间的加速释放。
(4)环保装备制造环保装备制造业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环保行业整体需求快速增长,环保装备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引导行业差异化集聚化融合发展。鼓励环保装备龙头企业向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维护、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商发展,中小企业向产品专一化、研发精深化、服务特色化、业态新型化的‘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一批由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型企业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聚集区。引导环保装备制造与互联网、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提升制造型企业服务能力和投融资能力。”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2023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征集2023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通知》,旨在加快先进环保装备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供给质量。
7、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经过多年跨越式的发展,公司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国内领头、国际领先的行业地位,多项核心技术荣获国家及省部级荣誉,多项核心装备列入国家鼓励发展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重点新产品、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广西名牌产品等,形成“立足国内、面向东盟、对接全球”的产品推广布局,技术与产品远销东盟、东欧、西非、南美等海外市场,成为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环保品牌,逐步从传统的水污染治理向环境综合治理的各个环节渗透,从国内单一市场向全球化、国际化发展,从单个污染源治理指标向整个环境治理体系效果转变,由最初的“设备+工程”的商业模式向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环保装备制造、环保运营服务等产业链高端领域延伸、转型,经营业绩和产业规模得以快速提升。公司以解决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为根本,通过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构建从技术成果、产品到产业化应用的良性运行机制,目前已形成环保基础理论研究、环保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以及产教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成为国内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引领者,进一步巩固“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术的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是公司在“强竞争、严监管”的环保行业竞争新格局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公司技术实力不断增强,随着公司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持续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476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31项;公司及子公司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专用车生产资质,标志着公司已具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专项作业车辆的能力,目前公司已形成清洗系列、清扫系列、垃圾收运系列、小型环保装备系列、新能源环卫车系列产品;公司牵头的“核壳式复合型高分子多孔滤球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应用示范”“典型岩溶地区锰渣污染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铝电解大修渣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等项目获得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公司参与的“北部湾海水养殖尾水高效治理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获广西科技基地与人才专项立项资助;公司获认定的“广西环保技术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广西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运行获广西科技厅立项资助;公司建设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创新平台”获南宁市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立项;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环保设备及相关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清洁化生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流域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农田修复及油泥治理、垃圾处理、消毒消杀等多个领域,以技术稳固市场,项目遍布华北半岛、华中、华南、西北等地,部分设备出口海外;公司对承建的每个工程项目都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安全先行,着力创建精品工程,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口碑,确保在手项目顺利实施并实现业绩转化;公司拥有各项齐全的业务资质,构建了环评、检测、咨询设计、研究开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投资运营等覆盖环保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通过充分利用产业链各环节相互拉动和促进作用,形成了相关业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重大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1、公司打破加拿大Erco、Chemetics和瑞典Eka等国外企业技术垄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法和组合还原剂法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工程化技术,形成系列化产品,解决纸浆清洁漂白中“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难题,一举使我国由纸浆漂白二氧化氯技术进口国变为技术出口国,实现了我国二氧化氯制备及纸浆漂白技术产品出口零突破,成为国际上主要的大型二氧化氯制备装备与技术供应商之一。相关成果分别获得2018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及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公司构建了上流式多级厌氧-好氧-异相催化氧化的废水处理技术路线,解决了废纸制浆等造纸废水在厌氧处理中易引起颗粒污泥钙化、造纸废水传统生物处理难达标等共性问题,彻底打破了海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成功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避免了被关停危险,适应于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此外,该技术还应用于发酵、食品、制药等行业,保证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技术成果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内外200多家企业。
3、公司围绕城乡环境治理开发了系列先进适用的产品和技术。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开发了低浓度脱氮高效反硝化轻质滤料滤池(UBEF),解决了传统深床反硝化滤池易板结、生物负载量小、去除率低、运行费用高等技术难题;针对陆续颁布实施的农村污水处理标准开发MCO、MCI反应器系列产品,解决直排口污水、村镇生活污水普遍存在的水质波动大、有机物浓度低,碳氮比不协调的处理难题;开发的高效磁分离系统、一体化SBR反应器等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逐渐推向市场应用;开发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内湖、近岸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于水体生态修复。上述系列环保装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广西、广东、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黑臭水体治理、农村及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环保建设项目,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公司开发直热式链板型热脱附系统,攻克了油泥热处置效率低和达标率低的双重难题。设备的核心工艺为“多点热源直热+链板静态传输”的分段式热解吸技术,具有高产能、低残油、广适用、不结焦、高热效、少烟尘等优势特点。该技术装备完成国产化自主制造,并获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认证,同时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构建与技术示范验证”通过验收,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5、为促进新能源材料、汽车工业绿色闭环发展,探索废旧锂电池的全量化资源化综合利用新路线,针对废旧锂电池及电池厂废料提取镍钴锰锂有价元素回收率低、镍钴锰锂复杂溶液体系的除杂净化不彻底、沉锂回收率低以及三废全量化资源化路径不畅等技术难题,公司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广西环保技术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发挥在工业废水和固危废治理技术及装备研发的领先优势,开发了“低温还原-梯度酸浸两步法资源化回收技术”体系,历经小试、中试试验验证,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旧锂电池湿法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核心技术体系,截至目前,公司已获相关授权专利16项。该核心技术体系和装备已打通“废电池回收-锂及其他高价金属再生-产品作为电池原料制造”高价金属产业链循环闭环,可实现对废旧三元锂电池的镍、钴、锰、锂绿色高效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深度提锂回收,既能大幅度提升废旧锂电池有价金属的回收率和产品纯度,也能实现废水深度处理近零排放,对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清洁生产,自动化控制、废水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科研平台载体建设方面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获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自然资源部“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广西环保技术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广西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土壤修复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认定。报告期内,“广西工业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转建为“广西工业水污染控制技术创新中心”。公司已建成7,000多平方米国家CNAS、CMA双重资质研发及分析检测实验室,拥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300多台套精密仪器装备;建成3,000多平方米环保中试平台,搭建高浓有机废水处理试验、土壤及地下水工程试验、清洁生产及化学品制备试验、固危废处理处置、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试验等9个中试试验平台,可对水、气、固等污染物进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全流程模拟,实现研发—设计—制造—工程—运营的全过程对接,进一步加快环保科技成果产出率及转化率。
(四)产业链创新、孵化和建设方面公司构建了“科技创新—集成示范—转化推广—创新孵化—产业带动”的科技产业发展模式,已孵化或培育环评咨询、分析检测、研发创投、工业污染治理、消毒产品、智能环卫一体化、环保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环保设施运营、危废处置等环保产业及各领域业务板块的子公司,截至报告期末,共有9家子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家子公司获得广西瞪羚企业认定,入选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名单,全资子公司湖南博世科获批“湖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难降解工业废水强化氧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认定,荣获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AA级)贯标评定。
(五)创新人才引育、核心团队组建方面公司构建了以王双飞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核心技术团队,建设围绕环保产业发展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人才队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18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8.91%。公司在职员工中,高级职称117人,中级职称396人,博士30人,硕士176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先进个人1人,广西八桂学者2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层次人才2人,南宁市高层次人才83人等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公司的核心生产力,确保了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的竞争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经营业绩继续下滑的风险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812.80万元,同比下降19.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358.45万元,同比增加8,798.37万元;经营性净现金流23,374.85万元,同比增长88.06%,公司经营基本面较去年同期相比整体向好发展。
报告期内,受市场预期减弱、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对工程项目提高遴选标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工程板块业务体量减少,综合导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有所下降,但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转好主要得益于:(1)公司坚持优化业务结构,严选严控市政工程类业务,大力发展工业板块业务,不断提升设备销售收入占比,推动已完工工程项目审计结算工作;(2)公司工业类订单获取量保持稳定增长,体量和质量显著提升;(3)公司进一步推动降本增效工作,加强预算管理,报告期内的期间费用得到有效管控,确保现金流保持稳健状态;(4)公司对部分效益不及预期的项目通过转让项目公司股权、出售项目资产、与政府协商回购等方式进行处置或退出,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若未来出现下游市场需求萎缩、行业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或者公司出现不能巩固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情形,公司收入、利润增长速度将会有所下降,也可能出现业绩继续下滑的风险。
公司持续完善内部控制,强化财务及资金运作管控,加强对成本和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以促进公司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和经营效益稳健恢复;采取制度辅以流程管控的方式,加强对标前管控、项目立项、目标成本测算和采购计划的监管,将项目利润作为核心考核要素,深化效益与业绩考核的关联,进一步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
(2)负债规模与资产负债率较高带来的偿债风险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负债规模为925,169.83万元,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口径)为78.68%,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报告期内,公司除自身经营积累外,主要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获取经营所需资金。公司处于发展过程中,未来随着公司承做项目数量、订单金额的增加,公司对营运资金的需求量也将加大,若公司未来经营过程中出现营运资金不足的情形,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偿债风险。
为应对资产负债率较高对公司造成的影响,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业务开拓,公司制定了高效的资金运用规划,搭建资金管控平台,积极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其次,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并实施集中采购等方式控制原材料成本、提高核心设备产品的研发及处理能力、优化生产人员结构等方式提高毛利率,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同时通过自身经营积累、加大应收账款回款力度、充分利用优质项目获取政府专项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节约资金成本,确保满足公司营运资金需求,有效降低可能出现的偿债风险。
(3)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余额较大带来的减值风险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账面价值合计分别为274,573.94万元、298,161.08万元和307,008.81万元,占当期期末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5.48%、64.24%和64.74%。
公司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余额相对较大,主要原因系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存在阶段性收款特点,且公司客户主要系业内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政府单位,付款程序较为复杂,部分客户支付能力下降,综合导致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对公司形成了较大程度的资金占用,使得公司面临一定信用减值风险。若相应款项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收回,将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应收账款、合同资产涉及的主要工程项目均处于正常施工状态或竣工验收、审计结算等过程中,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由于经济下行、当地政府土地征收工作以及实施方式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项目进度有所延缓。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工程项目出现不能正常施工或竣工验收、审计结算等,或者继续推进存在其他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半岛、合同资产存在无法回收以及计提大额坏账准备的风险,进而导致公司面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一方面,公司将回款作为年度最为重要的经营任务之一,对不同账龄的应收款项匹配不同激励政策,将回款与高管和各事业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全面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工作;同时重点关注支付能力强、融资落地有保障的项目,将项目回款作为投标选择的重要评价指标,加强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合同按约履行。另一方面,经过多年跨越式的发展,公司已在多个环保细分领域取得一定的行业地位,公司将坚持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压力,持续优化业务模式和订单结构,加大力度推进工程结算和老旧项目回款,加快推进特许经营类项目进入商业运营,积极消除因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而可能导致的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4)PPP经营模式风险PPP项目通常具有投资金额较大、建设及运营期限较长等特点,使得公司实施PPP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宏观经济风险、政策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法律变更风险、金融风险、融资风险、建设风险、营运风险、整体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预算和结算偏差较大的风险、运营阶段处理量不及预期的风险等,最终可能影响公司PPP项目的可行性和实际经济效益,使得预期效益不能完全实现。
报告期内,公司未承接新的PPP项目。针对在手PPP项目,公司成立了工作专班,一方面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审计结算并进入商业运营,另一方面,对在运项目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工作,提升项目盈利能力,为后续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奠定基础;第三,进一步梳理在手PPP项目,制定《PPP项目评估分析报告》《PPP项目投资收益目标跟踪表》《PPP项目退出工作计划跟踪表》《固定资产投资变现计划跟踪表》等,对PPP项目状态进行动态分析,对难以推进的项目启动退出或转让谈判,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7个PPP项目退出协议签订。
(5)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家对环保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尤其进入“十四五”时期以后,环保产业规模在政策利好和订单加速释放的驱动下稳步扩大,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增强。环保产业市场在呈现巨大潜力的同时,市场竞争也呈不断加剧的趋势,公司在与国内外环保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若未来不能在工艺技术创新、产品成本控制、售后跟踪服务等方面保持优势,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保证公司经营战略的顺利实现,公司坚持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外市场,增强市场营销能力和技术服务支持,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6)技术被赶超的风险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和产品更迭对于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性越发显著,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和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若公司未来不能在技术创新方面继续保持优势,将面临技术遭淘汰或被赶超的风险,从而导致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近年来,公司始终保持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大力投入,并持续加强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扩容关键技术储备,促进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积极打造行业领先的技术品牌,为公司业务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服务。
(7)安全生产的风险公司承建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通常涉及设备制造、组装集成、运输安装、项目现场施工等环节,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或无法事先预见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项目实施安全风险。
为了科学防范项目实施过程的安全风险,公司通过实施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贯彻施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运用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并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闭环管理,有效降低各类安全生产风险,促进项目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确保项目顺利快速的实施。
(8)环保风险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环保企业面临愈加严格的监管标准和力度,对环保各细分板块的监测指标、污染物排放浓度、处置及排放等环节提出更高标准。公司主要以承接环保工程或进行环保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方式开展业务,在日常经营中,存在产生空气污染、有害物质、污水及固体废物排放、噪声污染等环境保护方面的风险。
尽管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以避免或尽量减少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潜在不利影响,但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环境保护风险,如果发生环保污染事件将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品牌声誉及盈利能力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公司高度重视环保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成立了专业的运营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制订切实可行的事故防范措施,排除潜在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不断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避免发生重大环保事件。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纸业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博世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石化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铝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139888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