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关于科学规划和保护饮用水源地的建议2006年,海南省全面启动市县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为继续加强城镇和农村集中式水源保护,2010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典型乡镇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至2013年共划定了29个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194个典型乡镇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基本完成了立桩定界和标志牌设立工作。2013年,我省出台了《海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行为,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长效机制。2018年,海南省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共排查出涉及32个水源地105个环境问题。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一源一策、稳妥解决”的原则,对32个水源地存在的105个环境问题逐一制定整治措施并明确整治时限。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2019年我省继续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镇级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整改工作的函》,对乡镇和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源开展排查,并制定水质达标方案。经过十几年开展的水源地划定保护工作,全省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为优,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Ⅲ类标准,总体达标率为100%。
近年来,我省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水质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水源地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也日益凸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城镇人口的增长,生活污水排放口增多,人们习惯把生活污水排入就近水域,使得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饮用水源地,水质超标,严重影响了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二是饮用水源地周边居民区用地和工业用地在不断增加,非法畜禽养殖场通过点源和面源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水源地水质;三是保护区内存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大量堆放现象;四是保护区内农业种植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通过雨水汇流进入水源地,造成水源的污染。
(一)以“多规合一”为契机,促进“三生”空间和谐发展。2019年5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和顶层设计,指出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通过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资源管控和配置的作用。在这一前提下,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三生”空间的牛鼻子作用,为水资源发展规划和城乡供水规划提供顶层设计和编制依据,建立规划纵向传递和横向传导的空间管控机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导约束各专项规划,统筹各相关专项领域的空间需求。加强空间用途管制,严格控制生态和农业空间转为城镇生产和生活空间,为可持续发展预留足够的资源空间。
(二)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工作总基调,高质量完善海岛型水利设施网络,推进水务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加强南渡江、松涛水库等水质优良河流湖库的保护,以松涛、迈湾、红岭、天角潭水库、南渡江引水等为骨干水源,以松涛灌区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迈湾灌区、红岭东西干渠为脉络,中小型水库作为补充水源,参照路网体系采用“点+链+环”模式把整个海南的水资源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水利工程贯通,使全岛以一个城市的模式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问题。加快完善海岛型水利设施网络,注重水资源的联合调配,各水库就像各辖区的“水银行”、完全可以进行“水资金”流通,用干渠和分干渠将各水库连起来,形成“北水中引”、“中水南引”、“南水北引”等支援调配机制,通过输水网络为规模较大的饮用水源地提供充足水源,有效避免了将多个零星分散的水体划定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增加了管护成本的同时也挤占了生产和生活空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
(三)建立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系统,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一是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局部供水精简化”的思路,统筹谋划供水工作。沿江、沿河地区统筹考虑供水系统整体布局,优先采用地表水,依靠南渡江、昌化江、大中型水库和湖泊等可靠的水源,将供水管网由城市向镇村延伸,逐步实现省域、县域供水管网“一张网”、水源互为备用、水量相互调剂。二是对暂不具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地区,将以县为单位,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合理划分供水分区,根据水源条件确定工程规模,完善县域内规模化供水工程布局,同时依托规模化供水工程兼并整合现有小水厂,提高规模供水覆盖率。对地处偏远、人口分散等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根据水源条件、用水需求等进行提质改造,提高供水保证率,保证供水水质和水量达标。三是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向集约化发展,整合现有的乡镇水厂,将原取水口封停,将水厂改造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加压泵站,降低人工和电费成本,并利用改造泵站延伸管网,尽可能将周边村庄纳入供水保障范围。
139888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