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 (中国) 官方网站瓣瓣同心丨专访承德市委柴宝良:承德要当好首都绿色生态屏障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京津冀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让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并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生产力再造。
河北省承德市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具有“一市连五省”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承德努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中发展自己,闯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路。
近日,承德市委柴宝良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承德始终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生态,牢牢守住生态红线,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今后,将加强同京津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协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格局,当好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和京津最美“后花园”。
柴宝良: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总明确指出“张承地区要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
十年来,承德历届班子始终牢记总嘱托,立足承德,放眼京津,锚定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总目标,确立了“三区两城”发展定位,即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努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中发展自己,闯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路。特别是生态、交通和产业实现了率先突破。
一是生态建设发生历史性巨变。十年来,市区PM2.5浓度由5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由68.2%提升到83.8%,23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由68%提升到100%,入京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Ⅰ类,入津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以上。如今的紫塞大地空气清新宜人、山川林草丰茂、河流岸绿水清,2023年被评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二是交通出行发生历史性变革。承德已经进入北京1小时生活圈,从承德坐高铁到北京仅需51分钟,每天北京与承德之间往返经停动车126趟次,环首都的兴隆、滦平、丰宁三县都开通了与北京的城际公交,实现与北京的同城化。承德普宁机场已开通21条航线个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方面全市已建成京承、承唐、承秦、承赤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张承等两环八射高速公路网,所辖八县三区全部通高速,承平高速今年年底前承德段竣工通车,打通了与北京的第二通道,承克高速已经开工建设,将打通与内蒙古的第二条快速通道,承德“一市连五省”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三是文化旅游实现历史性跨越。承德已经成为京津最美“后花园”。目前全市有A级以上景区55个,其中5A级景区2个,建成世界首部以皇家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中国最大的马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中国马镇”等景点,吸引中电建、阿那亚等国内一流企业投资建设承德国际康旅度假区、阿那亚金山岭及雾灵山养生谷等项目,已成为吸引京津游客来承休闲度假打卡目的地。2023年承德接待游客数量较2013年增长342%,旅游收入增长533%,“皇家避暑地·热河温泉城”品牌全面叫响,成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优选之地。
新京报: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近年来承德在生态保护、涵养水源、跨区域协同治理等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
柴宝良:承德作为习总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亲自倡导弘扬的塞罕坝精神发源地,始终把“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保障生态安全”作为“第一位任务”,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生态。
一是坚决筑牢京津绿色屏障。大力实施北方防沙带、国土绿化试点等生态工程,累计营造林122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0.03%,有林地面积占到京津冀的32%,市本级和8个县市全部建成了森林城市,“林长制”改革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
二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实施“800里滦河水质保护、200里潮河净水廊道”工程,治理水土流失6000多平方公里,确保清洁空气、清洁水源送京津。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立法,颁布《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承德市滦河潮河保护条例》,力求从法制层面上防治污染、优化生态。
三是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坚持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0年来,我们压减炼钢产能683万吨、炼铁产能462万吨、焦炭产能59.1万吨、水泥产能365万吨、煤炭产能220万吨。
四是全面加强跨区域协同合作。我们与北京、天津、内蒙古等相邻地区全部建立了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开展污染协同治理、联合执法监测和应急演练行动。2016年,为消除潘家口水库网箱养鱼造成的水体污染,投入7.4亿元作为养殖户奖补资金,一次性全面取缔了近4万个网箱,水库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保障了一泓清水向南流。
新京报:过去,矿山冶金在承德的经济结构中占大头。近年来承德坚持生态立市,正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哪些突破?
柴宝良:承德的矿产资源丰富,共发现矿产90种,开发利用52种,特别是已探明钒钛磁铁矿资源总量83.72亿吨,占全国40%以上,远景资源储量达234亿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钒钛资源基地。近年来,为完成保障国家战略资源供应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我们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全方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以绿色开发为前提,全力保障国家战略资源供应。坚持以钒定产,积极采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推动钢铁冶金向钒钛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目前,我市清洁提钒、含钒特钢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以生态价值实现为根本,打造京津绿色能源供应基地。承德风光水资源富集、绿电丰沛、碳足迹小,已探明风电、光伏、抽水蓄能资源总量分别达到1658万千瓦、1805万千瓦、1000万千瓦。我们坚持“风光水储氢”一体化发展,同步推进风电、光伏、抽水蓄能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构建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打造“中国绿氢谷”。目前,全市清洁能源总装机达到140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88.8%。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10台机组并网发电,保障了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的绿电供应;在建及列规的抽蓄项目共5个,正在形成中国北方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集群。
三是以绿色有机为方向,打造京津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承德有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的宝地,具有种植错季蔬菜、发展设施农业的天然优势。十年来,我们与京津企业共建环京蔬菜生产基地14个、农业项目80多个,每年供应京津农产品220万吨以上。特别是2019年,我市推出“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整合7大类、1245种单品入驻,每年在京津开展承德农产品进超市、进食堂、进餐桌等“六进”活动,累计销售220多亿元,真正让好山水育出了好产品、好产品卖出了好价钱。
新京报:京津是全国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承德在推动协同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
柴宝良: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高地,科技创新企业、高等院校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研究机构的数量均处于全国首位。承德创新基础薄弱,科技支撑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近年来,我们在协同创新和人才引进上想了很多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合作搭建协同创新优质平台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依托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议程示范区的契机,推出《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设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承德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推动承德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加入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目前,我市与京津合作共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5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72家。
二是持续贯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主动对接中关村、高等院校等创新策源地,积极组织“产学研用”对接活动,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承转化落地。比如,河钢集团承德钒钛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发了新一代全湿法提钒技术,建成了世界首条钒渣亚熔盐法高效提钒清洁生产线,带动钒资源加工制备技术向绿色清洁生产转型。目前,我市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1项,仅2023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就达到127亿元,位列全省各市第三位。
三是全力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建立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分布清单及全市急需紧缺人才清单,出台了承德人才创新创业15条政策,在全市财力紧张情况下,拿出“真金白银”用于招才引智。比如,对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给予20-10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引进硕士及以上专业人才,5年内每月发放2000元住房补助等等。同时,立足承德实际,树立柔性引才理念,采取“假日工程师”“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专家“为我所用”。目前,全市建有院士工作站或重点合作单位9家,吸引20余名院士来承工作或进行技术指导,促成15个专家团队与承德企业达成合作。
新京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承德在对接引进第二批在京央企总部及二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方面成效如何?
柴宝良:承德历来注重加强与央企国企对接合作,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抢抓总视察河北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的重大机遇,多次带队赴北京拜访国华能源、中电建等央企国企,面对面洽谈合作、共谋发展,诚挚邀请企业来承投资兴业,以真情实意、真招实举打动央企向我市疏解转移。2023年,全市引进和迁入央企子公司30家。
下一步,我们将拓展与京津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这里也特别希望借助新京报这一知名媒体平台,向全国各地的企业特别是央企、京企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欢迎各界朋友到承德投资兴业、共谋发展。我们将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理念,为来承客商提供一流服务保障。
新京报:今年承德市提出,要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把机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具体来说,承德市将如何做?
柴宝良:在2023年5月召开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总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今后,我们将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战略机遇,努力在借力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一是坚决扛起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第一责任,加强同京津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协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格局,当好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和京津最美“后花园”。
二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产业链思维,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错位发展等新模式,打造一批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用足用好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加强与国家部委和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在承德孵化转化,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四是始终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深化与京津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合作,吸引更多优质服务资源向承德布局拓展,让承德人民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努力让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承德大地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图景。
13988886666